近日,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肖長惜赴市經開區漢南種業小鎮調研,深入武漢楚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楚為生物”)科研育種基地,參觀了楚為生物新建的智能溫室大棚,調研了楚為生物基地科研育種情況,對楚為生物在種業創新路上“馳而不息,久久為功”的科研精神和取得的豐碩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。
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陳明權,武漢市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、漢南區副區長萬世華等市區領導陪同調研。
楚為生物董事長鄭偉全程陪同,匯報了公司近年來取得的成績、科研育種進展及基地基本情況等。
“這是我們公司在2019年獲得的‘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’,是國內園藝類最高獎項,是湖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民營種企。在2020年獲得‘湖北省中小創新獎’,2021年又獲得了‘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二等獎’。目前,已申請國家專利34項,植物新品種保護權35項,非主要農作品種登記78項,這些獎項、專利和優質蔬菜新品種都是我們埋頭苦干的成果。”在公司榮譽獎項陳列區,董事長鄭偉向肖長惜副廳長介紹道。
肖長惜在聽完鄭偉匯報后,對楚為生物勉勵道:“這個‘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’很有分量!更難得的是,楚為生物每年都有獲獎,這都是楚為生物科研實力的體現。可見種業創新,楚為生物一直在路上。將來要再獲大獎,把種業‘芯片’牢牢攥在自己手里。”
公司聯席總經理謝勇指著面前新建的連棟大棚介紹道:這個連棟大棚有14000多平米,是種業小鎮面積最大的連棟大棚,承擔著公司選育品種的重任。現在大棚內有500多個西瓜雜交組合,到6月份就能篩選出口感好、產量高、抗病害的西瓜新品種出來,到時候再請肖廳長過來品嘗。肖廳長聽完介紹后連連點頭稱贊。
隨后,大家又來到楚為生物基地新建的智能溫室大棚,肖長惜同華中農業大學楚為現代種業研究院院長、二級教授、2019年院士候選人葉志彪老師就新品種選育展開了交流探討。
葉志彪老師介紹道:楚為生物運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和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,建立了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體系,不僅大大縮短了育種時間,提高了育種效率,而且也提高了育種的準確性,更能夠選育出品質好,抗性高,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新品種。
肖長惜表示,我深知一個優質蔬菜新品種的選育投入精力之大,耗費時間之長。造“芯”強“芯”之路不容易,但是你們有種業情懷,腳踏實地搞科研,用最先進的生物育種技術進行種業創新,是值得鼓勵的,值得支持的。
在經過一個育種大棚時,幾位穿白大褂的年輕身影引起了肖廳長的注意。鄭偉介紹說他們是華農園藝系的研究生,駐在基地做授粉雜交試驗。肖廳長走進大棚內和他們親切交談,詢問他們在基地的科研和生活情況,勉勵他們扎根農業,學以致用,用學識和汗水寫好論文,畢業后爭取能留在楚為!
參觀完園區后,肖長惜指出,楚為生物有基礎、有優勢、有研發平臺、有科創基地,在種業振興工作上應有更大作為。
肖長惜勉勵楚為生物,要以種業研發為核心,把科研放在首位,這樣企業才有核心競爭力;要牢記習總書記“只有攥緊中國種子,才能端穩中國飯碗”的深情囑托;要做大種業產業鏈,做響楚為生物種業研發企業品牌,做強現代生物育種技術,為漢南種業小鎮建設做貢獻,為種業振興做貢獻。各級相關部門要給予楚為生物更多的政策和資金幫扶,讓楚為生物發展得更快、更好!
省農業農村廳種業處處長彭傳華,市農業農村局一級調研員、科教與種業管理處處長王火明,市農業農村局科教與種業管理處副處長張薇,市農業農村局科教與種業管理處三級調研員王啟發;市農科院黨委委員、總農藝師錢運國,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長、種業科技展示中心主任蔡定軍,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長周國林;漢南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唐東風等參加調研。
最后,大家在楚為園區合影留念,為楚為的發展點贊!